数字农科院2.0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温贤芳;张龙;戴维序;李春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空间诱变;航天育种;农作物;育种机理;返回式卫星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4 年 18 卷 04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自 1 987年以来 ,我国空间科学家和农业生物学专家 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2次利用神舟号飞船和 4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 70多种植物近 5 0kg的种子 ,涉及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经国内 2 2个省、市、自治区 70多个研究单位多年的地面选育 ,已培育出一批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经审定的新品种 1 9个 ,其中水稻新品种 5个、小麦 2个、棉花 2个、青椒 1个、番茄 1个、芝麻 1个、西瓜 3个、莲子 3个、灵芝 1个 ;另外还选育出新品系 5 0多个 ,还有一大批种质资源。在航天育种机理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 ,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航天新品种的遗传物质变异 ,地面模拟试验进行了许多研究 ,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累计示范推广航天新品种 (系 )面积 2 70 0 0 0hm2 ,取得了很好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本文还介绍了我国前 3代返回式卫星在空间科学方向所做的成果及贡献。列出前 3代返回式卫星与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相关的基本参数。报道了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的空间环境的数据。我们还对今后空间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分类号: S335

  • 相关文献

[1]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的进展. 温贤芳,张龙,戴维序,李春华. 2004

[2]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录祥,赵林姝,郭会君. 2007

[3]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李东芳,倪丕冲,沈桂芳. 2004

[4]不同航天器搭载对籼稻诱变效果的比较. 马良勇,季芝娟,曾宇翔,杨长登,李西明. 2011

[5]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生物学特性. 郑家团,王乌齐,张建福,黄庭旭,涂诗航,李义珍,卓传营,吴方喜,张水金,谢华安. 2006

[6]航天育种卫星返回种子交付与地面育种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贺超兴. 2006

[7]大豆航天育种的初步研究. 王岚,王连铮,孙君明,赵荣娟. 2012

[8]航天诱变对昆虫病原真菌的生物学效应. 张泽华,胡攀,高松,张礼生. 2006

[9]航天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蚕业上的应用前景. 钱荷英,徐安英. 2006

[10]紫花苜蓿的航天诱变. 杨红善,常根柱,包文生. 2013

[11]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在天水市的生产性能初报. 柴小琴,刘娟,杨红善,赵丽,高蕾,周学辉,包文生,常根柱. 2015

[12]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 2007

[13]航天诱变航苜1号紫花苜蓿兰州品种比较试验. 杨红善,常根柱,周学辉. 2015

[14]采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特早熟晚粳新品种航天36. 王俊敏,骆荣挺,鲍根良,张铭铣,徐建龙,吴伟. 2007

[15]“中黄”系列大豆品种航天育种研究进展. 王岚,孙君明,赵荣娟,李斌,王连铮. 2015

[16]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芝麻新品种. 张秀荣,李培武,冯祥运,何平. 2005

[17]甜椒新品种“宇椒6号”的选育. 谢立波,王雪,陈立新,刘录祥,胡少新,郭亚华. 2018

[18]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辣椒新品种“宇椒7号”. 王雪,陈立新,刘录祥,赵琳姝,郭亚华,谢立波. 2017

[19]空间诱变后甜椒叶片光合、色素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郭亚华,谢立波,孟凡娟,刘录祥,王雪,高永利,周宇,庞洪影. 2011

[20]一个空间诱变的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赵洪兵,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李军辉,刘录祥.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