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区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佳;黄晶;高菊生;王亚男;吴翠霞;白玲玉;曾希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水稳性;碳氮比;有机质官能团;红外光谱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1 年 32.0 卷 2.0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CSCD(2020-2021年度) ; 农林核心(2020版) ; 科技核心(2020版)

摘要: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有机碳和改良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机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模式(CK,冬闲;MV,冬种紫云英;S,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SMV,冬种紫云英+早稻秸秆全量还田;DSMV,冬种紫云英+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土壤超大团聚体(>2 mm)和大团聚体(0.25~2 mm)含量最多,为72.1%~81.8%,且两者中有机碳含量高达12.1~20.7 g·kg-1,占总有机碳的22.7%~59.0%.水稻土中有机物官能团以多糖为主,其次为脂肪碳和芳香碳,各官能团的丰度受紫云英种植和秸秆还田的影响.与其他处理相比,DSMV显著增加了水稻土中超大团聚体(>2 mm)和大团聚体(0.25~2 mm)的含量,并促进了两种团聚体内芳香碳等惰性碳的积累.因此,DSMV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稳定性的提升,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冬种绿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区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官能团的影响. 宋佳,黄晶,高菊生,王亚男,吴翠霞,白玲玉,曾希柏. 2021

[2]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稻田钾素运移的影响. 鲁艳红,谢坚,杨曾平,聂军,秦晓波. 2013

[3]乳化沥青的农用价值及使用技术. 蔡典雄,汪德水,王小彬,张美荣. 1991

[4]水稻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碳氮固存的影响. 崔思远,朱新开,张莀茜,曹光乔,陈新华,沈有柏. 2019

[5]低碳氮比条件下猪粪堆肥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 周谈龙,尚斌,董红敏,朱志平,陶秀萍,张万钦. 2017

[6]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在水稻土中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柳开楼,张俊清,苑举民,宋文静,芦伟龙,董建新,梁洪波,张启明,李文军,胡惠文. 2019

[7]pH值和碳氮比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臧华生,周新国,李会贞,甄博,田广丽,杨慎骄,雍蓓蓓. 2019

[8]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率的影响. 吕丽华,陶洪斌,王璞,刘明,赵明,王润正. 2008

[9]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苗惠田,吕家珑,张文菊,徐明岗,黄绍敏,张水清. 2015

[10]再谈秸秆沼气发酵的碳氮比. 陈斯,熊承永. 2009

[11]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低肥力土壤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胡玮,李桂花,任意,马常宝,张淑香. 2011

[12]水稻氮肥施用技术Ⅱ.看苗施用氮肥的叶片诊断指标. 邹长明,秦道珠,高菊生,陈福兴. 2001

[13]不同春玉米品种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点及碳氮含量变化. 孙雪芳,丁在松,侯海鹏,葛均筑,唐丽媛,赵明. 2013

[14]保护性耕作下南方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变化. 张丽敏,何腾兵,徐明岗,娄翼来,张佩,王小利. 2013

[15]两步培养法测定真菌产孢营养需求(英文). 高利,刘杏忠,王金利. 2009

[16]碳氮比对复合木质素降解菌产酶活力和木质素降解能力的影响. 范寰,梁军锋,赵润,张金凤,张洪生. 2010

[17]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 杨晶,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牛伊宁,王先之,罗彩云,李光棣. 2010

[18]白灵侧耳栽培基质C/N研究. 靖云阁,邹亚杰,胡清秀,张瑞颖,冯作山,杜芳,杨小红. 2017

[19]不同环境和基因型条件下水稻植株的糖氮比变化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王勋,朱练峰,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2008

[20]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