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林杰;张佳宁;张恒瑞;赵艳云;张庆;李元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空间格局

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3 年 32 卷 8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3-2024年度) ; ;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精准掌握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该文在行政单元内部开展生态足迹研究,进一步明确生态足迹空间异质性,为开展更为精准细致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12个盟市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1990-2020年每隔5年共7个时期的自然资本进行核算;并结合相应年份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集对其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空间化显示;最后采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分析内蒙古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6种地类中,林地均衡因子最高,呼伦贝尔市各地类的产量因子均高于内蒙古其他区域。内蒙古生态承载力呈现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并在1995-2000年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内蒙古生态赤字面积由9.1%上升至51%,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生态赤字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的市区。内蒙古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67降至0.15,由轻度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强不可续状态,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的区域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等发展较快的地区。该研究可以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足迹的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 胡世辉,章力建. 2010

[2]荆门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张治会,李全新. 2017

[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郝军,运向军,段新乔. 2016

[4]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赵正,宁静,周非飞,杜可,荣国华. 2019

[5]基于GM-ANN模型的生态足迹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赵煜,李文龙,李自珍,马智慧. 2012

[6]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郝军,运向军,段新乔. 2015

[7]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支持的甘肃藏族高寒牧区可持续研究. 余翠,李文龙,赵新来,赵玉婷,陈迪,许静. 2017

[8]草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生态承载力.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 2003

[9]试述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 2004

[10]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区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湖北荆门市为例. 张治会,张帆. 2017

[11]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王文国,何明雄,潘科,祝其丽,周芸,樊毅,胡启春. 2011

[12]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王文国,龚久平,青鹏,潘科,胡启春. 2011

[13]基于3S技术的甘南州生态健康与生态承载力耦合. 朱晓丽,李文龙,薛中正,许静,王浩. 2011

[14]基于生态安全的高寒牧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朱晓丽,李文龙,薛中正,徐丹丹,王浩. 2012

[15]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夏如兵,王思明. 2009

[16]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 姜文来. 2003

[17]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度预警分析. 尹昌斌,陈基湘,鲁明中. 1999

[18]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研究. 姜文来. 2004

[19]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姜文来. 2000

[20]自然资源资产折补研究. 姜文来.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