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高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斥水性;IBRv2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ISSN: 1009-2242

年卷期: 2022 年 36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CSCD(2020-2021年度) ; 农林核心(2020版) ; 科技核心(2020版)

摘要: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2)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K+、Ca2+含量呈降低趋势,Na+、Cl-含量显著升高,SO42-含量显著降低,Mg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3)与CK2(清水灌溉)相比,T1处理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4)不同比例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2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最高,土壤脲酶以T3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最高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5)基于IBRv2指数法,T2处理IBRv2最小,为6.89。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微咸水(5 g/L)灌溉时,可以考虑用再生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的响应与评估. 王宇,刘春成,李仁杰,曾智,崔丙健,张凤华,闫明丽,胡超,马天. 2022

[2]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春成,崔丙健,胡超,吴海卿,马欢欢,崔二苹,马天,刘源,李中阳,樊向阳,李浩,高峰. 2021

[3]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滴灌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 张春芳,刘春成,叶炳效,曾智,崔丙健,孟春芳,马天. 2022

[4]Response of Soil and Crop to Mixed Irrigation Using Brackish and Reclaimed Water. Chuncheng Liu,Juan Wang,Bingjian Cui,Chao Hu,Feng Gao,Haiqing Wu. 2022

[5]不同混灌模式对镉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分配的影响. 李平,齐学斌,胡艳玲,樊向阳,樊涛,赵志娟,黄仲冬,李中阳. 2015

[6]微咸水矿化度对重度盐碱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刘小媛,高佩玲,张晴雯,王乃江,赵连东. 2018

[7]黄淮海地区地下微咸水资源农业灌溉模拟研究. 车升国,左余宝,林治安,赵秉强,夏雪,田昌玉,唐继伟. 2011

[8]棉花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俊鹏,孙景生,张寄阳,高阳,刘浩. 2010

[9]微咸水造墒对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长的影响. 张俊鹏,郑春莲,孙景生,冯棣,曹彩云. 2012

[10]鲁北盐渍土区棉花微咸水滴灌技术研究. 邢文刚,俞双恩,安文钰,李志杰,刘继芳,单秀枝. 2003

[11]微咸水造墒条件下植棉方式对产量与土壤水盐的影响. 张俊鹏,曹彩云,冯棣,孙景生,李科江,刘浩. 2013

[12]灌溉水质对土壤碱解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李朝阳,杨玉辉,王兴鹏. 2017

[13]地下水作用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乔冬梅,齐学斌,庞鸿滨,吴海卿,樊向阳,朱东海,胡超. 2009

[14]微咸水造墒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俊鹏,李科江,孙景生,冯棣,马俊永,郑春莲. 2011

[15]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代表团访问以色列考察报告. 胡毓骐. 1995

[16]NaCl溶液添加湿润剂灌溉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刘春成,李毅,曾智,庞颖,赵宇龙,白芳芳,高峰. 2016

[17]春棚西瓜利用微咸水滴灌与畦灌的应用研究. 邢文刚,俞双恩,安文钰,李志杰,邵光成. 2003

[18]微咸水灌溉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宋柏龙,姚敏杰,李昊儒,王耀生,王超,郑钰铟,王加龙,郝卫平. 2023

[19]国内外城市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研究与应用. 张克强,张洪生,宁安荣,王农,李军幸,韩烈保. 2005

[20]生物质炭和果胶对再生水灌溉下玉米生长及养分、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刘源,崔二苹,李中阳,杜臻杰,高峰,樊向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