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羽;李晓燕;陈杰;李小安;马志雯;刘翔;石红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三江源区

期刊名称: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3-2024年度) ; ;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以三江源区典型的退化高寒草甸及其邻近的封育和补播草甸(10 a)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25~2mm粒级团聚体是各样地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在封育和补播后,土壤团聚体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尽管两种恢复措施下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和大于0.25mm的团聚体百分比要高于退化草甸,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论是在退化、封育还是补播草甸,<0.053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其他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但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同样无显著差异;在封育和补播后,大团聚体(直径>0.25mm)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提升了7.8%和7.3%,表明两种恢复措施有助于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固持。综上所述,封育和补播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效应的提升效果有限。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孙飞达,龙瑞军,蒋文兰,郭正刚,聂学敏. 2008

[2]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研究. 邹华,畅喜云,德科加,石红霄,杨予海. 2014

[3]基于TWINSPAN分类的三江源区称多县高寒草甸退化研究. 杨文才,吴新宏,石红霄,李鹏,丁勇. 2010

[4]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景增春,施建军,杜岩功,曹广民. 2008

[5]膨润土对镉污染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润珑,徐应明,李然,罗文文,孙约兵. 2018

[6]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7]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2012

[8]基于MODIS NDVI的输电线路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以雅布赖变至阿右旗变20 kV输电线路为例. 刘丹辉,乔江. 2019

[9]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快速响应. 唐政,李继光,李慧,张丽敏,李忠芳,娄翼来. 2014

[10]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原生动物的指示作用研究. 唐政,李继光,李慧,李贵春,娄翼来,李忠芳. 2015

[11]震后灾区水土流失控制与生态恢复对策. 皇甫超河,李鹏,王志勇,庞凤梅. 2008

[12]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林时空格局特征. 李华林,白林燕,冯建中,高华端,冉启云,于涛,高旺旺. 2019

[13]基于MODIS NDVI的输电线路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以雅布赖变至阿右旗变220kV输电线路为例. 刘丹辉,乔江. 2019

[14]雀麦属植物资源研究利用概况. 田青松,石凤翎,刘娟. 2007

[15]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朱丹,张自和,刘华. 2007

[16]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与牧草适宜性的调查分析. 唐雪萍,柴琦,梁天刚,陈全功. 2005

[17]雀麦属植物资源特点及研究利用现状. 田青松,石凤翎. 2010

[18]三江源区黄河水塔功能影响机制及驱动分析的研究及展望. 范月君,侯向阳. 2017

[19]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郝力壮,韩小东,牛建章,张晓卫,项洋,王迅,柴沙驼,龙瑞军,刘书杰. 2018

[20]放牧干扰对三江源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冠层降雨截留容量的影响. 范月君,畅喜云,赵得萍,姚世庭,李欣,侯向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