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湖南稻区适用性及其甲烷减排潜力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志伟;秦晓波;樊建凌;魏显虎;万运帆;王金明;廖育林;鲁艳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田;甲烷;减排技术和潜力;干湿交替;适用性评估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3 年 z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EI(2023版) ; ;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3-2024年度) ; ;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减排技术适用性评估的缺失,限制了区域水稻生产精准减碳政策的制定和中国双碳战略相关体系的完善.该研究通过对湖南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和干湿交替灌溉甲烷(CH4)减排技术区域适用性评估,力求为湖南水稻主产区提供精准的丰产减排水分管理措施.收集2016—2019年湖南水稻生产数据及各地市多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利用基于稻田水分平衡模型的干湿交替灌溉技术适用性评估方法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评估了该方法在湖南稻区的适用性及其加权CH4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6—2019年湖南水稻播种面积略有下降,其中早、晚稻播种面积且单季稻播种面积逐年增加;而水稻单产稳步增加,单季稻4 a内年均单产为7259 kg/hm2,比双季早、晚稻分别高21.68%、13.19%.在湖南省地市和县区两级层面上,干湿交替灌溉适用性均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市、县两级层面上,相比早稻和中稻,晚稻更适宜实施干湿交替灌溉.针对水稻生育期,早稻季生长后期干湿交替灌溉适宜性较高,单季稻生长中、后期适宜性更好,而晚稻除分蘖期,其余生育期均适合执行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在湖南稻区有较大的减排潜力(51.16%),考虑适用性情景的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AWD)加权减排量达49.36万t,占全国稻田CH4排放的5.54%.在确保稻谷供应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制宜的实施动态的干湿交替灌溉精准调控技术,是湖南水稻生产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植株特性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江瑜,管大海,张卫建. 2018

[2]不同施肥处理的一季稻田甲烷排放量研究. 陶战,田淑贤,周毅,杜道灯,李应学,买光熙,席连喜,贾云中,唐启发,薄克强. 1993

[3]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和施用氮肥氧化亚氮排放量的估算. 85-913-04-05攻关课题组,周毅. 1993

[4]不同农业管理方式对北京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 陈宗良,高金和,袁怡,邵可声,张剑波,禹仲举,王步军. 1992

[5]应用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区域稻田甲烷源强估算. 刘建国,张远航,邵可声,陆思华,王振远,Sjaak Slanina,Hugo A.C.,Deniervander Gon. 2000

[6]稻田甲烷减排:技术、挑战与策略. 王斌,蔡岸冬,宋春燕,秦晓波,刘硕,李玉娥. 2022

[7]不同水分下水铁矿在土壤中稳定性变化对砷移动性的影响. 张拓,曾希柏,苏世鸣,王亚男,白玲玉. 2020

[8]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Eh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9]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的影响. 张传更,高阳,王广帅,李双. 2018

[10]稻田干湿交替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与调控研究进展. 钟楚,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2016

[11]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王健波,张燕卿,严昌荣,刘恩科. 2013

[12]干湿交替灌溉下施氮模式对水稻光合产物和氮转运的影响. 吴龙龙,虞轶俊,田仓,张露,黄晶,朱练峰,朱春权,孔亚丽,张均华,曹小闯,金千瑜. 2022

[13]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 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14]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15]干湿交替灌溉改善稻田根际氧环境进而促进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 曹小闯,刘晓霞,马超,田仓,朱练峰,吴龙龙,张均华,金千瑜,朱春权,孔亚丽,虞轶俊. 2022

[16]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田仓,虞轶俊,吴龙龙,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孔亚丽,武美燕,曹小闯,金千瑜. 2021

[17]干湿交替对铈锰改性生物炭固定红壤 粤泽 的影响. 黄晓雅,,李莲芳,,朱昌雄,,黄金丽,,吴翠霞,,叶婧. 2021

[18]干湿交替下生物炭添加对灰漠土CO2排放的影响. 张语馨,孙涛,马雯琪,赵一,李典鹏,孙约兵,贾宏涛. 2022

[19]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田仓,虞轶俊,吴龙龙,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孔亚丽,武美燕,曹小闯,金千瑜. 2022

[20]干湿交替次数对土壤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孙召军,李金山,贾艳辉,李浩.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