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作物间作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瑞;焉学倩;杨忠亮;张丹丹;闫梅霞;王英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产量;冠层结构;土壤微生态;中药材

期刊名称:特产研究

ISSN: 1001-4721

年卷期: 2023 年

页码:

收录情况: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间作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可以改善作物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水、热、气、肥,提高土地利用率。最早的间作搭配多以粮食作物和蔬菜间作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中药材的间作。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改善作物冠层结构,影响作物群体微环境,促进作物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不同的间作模式下,根系分泌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偏好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一些作物利用自身特有的功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土壤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间作通过改变植物地上微环境、地下土壤微生态,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间作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病虫害、改变作物化学成分、抑制杂草生长、改变作物根部形态及分布、改善土壤微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中药材间作提供实际的指导意义。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新疆南疆不同棉花品种的生长特征及其品质分析. 辛明华,李小飞,韩迎春,王占彪,冯璐,王国平,雷亚平,杨北方,邢芳芳,熊世武,辛明宇,李亚兵. 2020

[2]南疆棉区机采种植模式下棉花种植密度研究. 辛明华,王占彪,李小飞,韩迎春,冯璐,王国平,雷亚平,杨北方,邢芳芳,熊世武,范正义,李亚兵. 2020

[3]干旱-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子锋,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栗雨勤,柳斌辉. 2011

[4]深松与播期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于吉琳,齐华,张振平,张卫建,刘明,刘颖,唐建华,林志强. 2013

[5]玉米大豆间作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残留的效应与机制. 张亦涛,任天志,刘宏斌,雷秋良,翟丽梅,王洪媛,刘申,尹昌斌,张继宗. 2015

[6]玉米‖甘蓝间作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雪娇,孙东宝,王庆锁. 2012

[7]甘蔗–绿豆间作压青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甘蔗性状的影响. 苏利荣,何铁光,苏天明,李琴,秦芳,李杨瑞. 2019

[8]多花黑麦草+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生产力特征. 柳茜,王红梅,傅平,何晓琴,敖学成,苏茂,师尚礼. 2013

[9]滴灌定额对西瓜/棉花间作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强小嫚,孙景生,刘浩,宁慧峰,吴晓磊. 2016

[10]膜下灌水量对棉瓜套作模式下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齐付国,刘小飞,孙景生. 2015

[11]单作和间作对玉米和大豆群体辐射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高阳,段爱旺,刘祖贵,申孝军,刘战东,陈金平. 2009

[12]玉米追氮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及其后茬效应. 张亦涛,任天志,刘宏斌,雷秋良,翟丽梅,王洪媛,刘申,尹昌斌,张继宗. 2016

[13]中单808和丹豆14间作系统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的比较分析. 李妍妍,丰光,齐华,黄长玲. 2010

[14]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4

[15]玉米间套复种高产技术. 佟屏亚. 1996

[16]长期施肥砂姜黑土微生物学特征差异及评价. 陈欢,曹承富,张存岭,李玮,乔玉强,赵竹,杜世州,张向前. 2015

[17]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控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 张广雨,胡志明,褚德朋,戴永平,尹绍静,严明雄,段焰,孙康,Naila Ilyas,尤祥伟,李义强. 2020

[18]棉隆熏蒸联合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李青杰,方文生,张大琪,颜冬冬,李园,王秋霞,曹坳程. 2022

[19]微生物菌肥对熏蒸剂处理后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程鸿燕,张大琪,黄斌,任立瑞,郝宝强,靳茜,颜冬冬,王秋霞,曹坳程. 2020

[20]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药材发展研究. 田世英.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