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基于 13 C、 15 N和C/N识别南岳小流域沉积有机质的来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旋;李玉娥;万运帆;高清竹;王斌;秦晓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来源;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养分流失;土地利用类型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1 年 32.0 卷 6.0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CSCD(2020-2021年度) ; 农林核心(2020版) ; 科技核心(2020版)

摘要: 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地退化,不仅威胁水质和粮食安全,而且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等潜在环境问题。本研究用13C、15N和C/N作为指纹标志物,分析了南岳小流域出口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林地、稻田和菜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估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率。结果表明:δ13C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沉积物有机质(-22.6‰±0.53‰)和林地土壤(-23.13‰±1.71‰)的δ13C显著高于稻田土壤(-25.24‰±1.4‰)。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δ15N差异不显著,沉积物的均值最大,为(4.37±0.83)‰,林地最小,为(2.38±1.97)‰;林地土壤的C/N均值最大,为16.66±7.18,稻田土壤的C/N均值最小,为11.95±0.92。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结果显示,林地、稻田和菜地对流域出口沉积有机质的贡献率分别为19.6%、15.7%和64.7%;稻田和菜地作为农业用地的总贡献率为80.4%。说明农业用地土壤是南岳小流域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优化农田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流域养分流失。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三峡库区橘园种植绿肥对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栾好安,王晓雨,韩上,吴述勇,范凌云,李小坤,鲁剑巍,曹卫东,耿明建. 2016

[2]水源保护区坡耕地种植不同类型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潘艳华,郭玉蓉,潘志能,孔垂思,陈南凯,和寿甲,严昌荣,刘恩科. 2010

[3]不同农艺措施对洱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和寿甲,潘艳华,刘恩科,严昌荣,郭玉蓉,何文清,刘勤,刘爽. 2010

[4]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成都平原区农田氮和磷流失的影响. 王宏,姚莉,张奇,林超文,刘海涛,罗付香,王谢,杨璇,翟丽梅. 2022

[5]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 陈园园,冯文婷,孔璐,王玉刚. 2019

[6]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硏究——以广州番禺为例. 张文博,覃志豪,刘含海. 2015

[7]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郭丽英,王道龙,邱建军. 2009

[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铅的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师荣光,刘凤枝,郑向群,蔡彦明. 2010

[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镉含量积累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师荣光,赵玉杰,彭胜巍,张铁亮,刘凤枝,周启星. 2008

[10]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降雨径流重金属Cd的生态风险分析. 师荣光,郑向群,孙玉芳,张宏斌,赵欣,李晓华. 2013

[11]环渤海地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转换态势研究. 刘玉,郭丽英. 2012

[12]基于Meta-Analysis研究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蔡岸冬,张文菊,杨品品,韩天富,徐明岗. 2015

[13]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研究——以广州番禺为例. 张文博,覃志豪,刘含海. 2015

[14]天津市城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抗生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裴浩鹏,徐艳,陈蕊,涂棋,李厚禹,师荣光. 2021

[15]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竹兰萍,徐飞,王佳颖,朱智豪,张拓,张富斌. 2022

[16]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刘坤和,薛玉琴,竹兰萍,徐飞,朱志豪,张拓,张富斌. 2022

[17]近30年中国主要农田土壤pH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韩天富,柳开楼,黄晶,马常宝,郑磊,王慧颖,曲潇林,任意,于子坤,张会民. 2020

[18]牛奶中铅的污染及控制措施. 宋洁,王丽芳,张三粉,冯小慧,杜琳,姚一萍,史培. 2018

[19]黑木耳中农残来源及防控措施. 牛红红,王莹,何智勇,魏春雁. 2017

[20]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穆莉,王跃华,徐亚平,李军幸,戴礼洪,姜红新,刘潇威,赵玉杰,陈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