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7Li离子束注入对大麦粒型、品质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博;王容;赵林姝;刘录祥;张文英;徐延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7Li离子束;大麦;粒型;近红外品质;ISSR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8 年 2 期

页码: 209-215

摘要: 为探讨~7Li离子束对大麦M_5籽粒的粒型、品质以及叶片的基因组结构的诱变效应,利用5种不同剂量(10、20、30、40、50 Gy)的~7Li离子束处理大麦种子,测定4 184份M_5突变体籽粒的近红外品质及粒型,并利用14对ISSR引物对挑选的突变体单株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7Li离子束处理能引起大麦粒型和品质的变异,粒型最大变异系数主要出现在30 Gy处理组,品质最大变异系数主要出现在50 Gy处理组。籽粒周长最大变异增加29.15%,达到36.68 mm,最大变异系数为3.59%。粒长最大变异增加33.39%,达到15.74 mm,最大变异系数为3.88%。粒宽最大变异增加21.29%,为5.07 mm,最大变异系数为6.34%。突变体籽粒蛋白含量最高达到25.40%,提高90.55%;最低为8.51%,下降36.16%。突变体淀粉含量最高为57.04%,提高13.63%;最低为39.62%,下降21.08%。ISSR分析突变体基因组结构变异率为1.92%,在30 Gy处理组检测到1个新增带型,在50 Gy处理组检测到1个缺失条带。本研究结果为~7Li离子束在大麦诱变育种上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为大麦粒型和品质遗传研究与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材料。

分类号: S512.3

  • 相关文献

[1]~7Li离子束注入对大麦粒型、品质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李博,王容,赵林姝,刘录祥,张文英,徐延浩. 2017

[2]~7Li离子束注入小麦籽粒的径迹的研究. 杨俊诚,于伟翔,刘录祥,潘伟,王晶,赵林姝,陈景坚,朱永懿,郑企成,赵文荣,白希祥. 2000

[3]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宽QTL-qGW8.1的精细定位. 孙妍,苏龙,乔卫华,郑晓明,齐兰,丁膺宾,许睿,张丽芳,程云连,兰进好,杨庆文. 2018

[4]不同粒型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及相关性分析. 罗俊涛,曾正明,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蒋钰东,郑军. 2016

[5]水稻粒型基因克隆和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刘喜,牟昌铃,周春雷,程治军,江玲,万建民. 2018

[6]利用两个籼稻杂交F_2定位水稻粒型、粒重QTLs.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陈光珍. 2015

[7]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张颖慧,董少玲,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 2013

[8]利用水稻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粒型性状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张颖慧,谢永楚,董少玲,张亚东,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王才林. 2012

[9]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 罗玉坤,朱智伟,陈能,段彬伍,章林平. 2004

[10]以高产恢复系“中413”为背景的导入系群体粒型和耐旱性筛选鉴定. 梅捍卫,罗利军,徐小艳,余新桥,童汉华,王一平,郭龙彪,应存山,吴金红,陈宏伟,杨华,李明寿. 2005

[11]富硒处理对籼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吕文恺,张凯,唐静,邵丽明,欧小雪,赵滢,邢丹英,杨隆维,徐建龙. 2016

[12]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张光恒,张国平,钱前,徐律平,曾大力,滕胜,包劲松. 2004

[13]利用CSSLs群体研究稻米粒型QTL的表达稳定性. 万向元,刘世家,王春明,江玲,翟虎渠,吉村醇,万建民. 2004

[14]水稻粒型与粒质量的QTL分析. 谢婷婷,张令蠧,郭伟伟,赵金凤,李学勇,张文会. 2016

[15]水稻粒型基因GW2和GS3遗传效应分析. 王建,张善磊,赵春芳,赵凌,胡庆峰,顾明超,梁文化,路凯,张亚东,王才林. 2017

[16]水稻粒型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17]水稻粒型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 2014

[18]一种水稻微效QTL精细定位和克隆新途径. 朱玉君,左紫薇,张振华,樊叶杨. 2021

[19]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宽QTL-qGW8.1的精细定位. 孙妍,苏龙,乔卫华,郑晓明,齐兰,丁膺宾,许睿,张丽芳,程云连,兰进好,杨庆文. 2017

[20]基于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野生稻粒长QTL qGL12的精细定位. 丁膺宾,,张莉珍,,许睿,,王艳艳,,郑晓明,,张丽芳,,程云连,,吴凡,,杨庆文,,乔卫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