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垄沟种植对旱地玉-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金芝;黄修利;侯园泉;田文仲;李俊红;张洁;李芳;吕军杰;姚宇卿;付国占;黄明;李友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垄沟种植;旱地;玉-麦轮作;土壤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硝态氮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3 年 56 卷 1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3-2024年度) ; ;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垄沟种植模式对旱地玉-麦轮作体系作物生产力、土壤性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为改善旱地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率,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始于200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6行固定道垄沟种植(6RPRF)、6行每年起垄垄沟种植(6REYRF)、4行固定道垄沟种植(4RPRF)、4行每年起垄垄沟种植(4REYRF)和传统平作(CF)5个处理,分析了2015—2021年度玉米、小麦及其周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2020年玉米收获期0—40 cm不同土层的容重、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及2019—2020年度小麦收获期0—3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结果】与CF相比,4种垄沟种植下玉米、小麦、周年的6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8.6%—32.1%、12.5%—25.6%、11.3%—29.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8.6%—31.4%、12.5%—31.1%、12.8%—30.3%;0—5 cm和20—40cm土层的容重分别显著降低7.3%—11.3%和4.9%—11.5%;0—40 cm土层平均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脲酶活性分别提高6.0%—19.8%、80.8%—100.0%、28.5%—80.9%、58.5%—141.2%和24.0%—46.9%,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提高38.8%—116.0%,其中,总体以4RPRF处理效果最优,其还可以在硝态氮累积量总量维持在CF水平的同时使0—100cm土层显著提高38.8%、200—380 cm土层显著降低15.0%,具有提高根层、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作用。固定道垄作模式(PRF)与每年起垄模式(EYRF)相比,玉米和周年的6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0.6%和9.1%,垄面种植6行模式(6R)下玉米、垄面种植4行模式(4R)下小麦和周年的6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21.1%、15.2%和8.2%,土壤养分含量表层提高、下层降低,0—38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降低4.9%—30.2%。4行模式较6行模式,玉米和周年的6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9%和6.8%,EYRF下玉米、PRE下小麦和周年的6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7.4%、16.5%和6.7%,土壤特性有改善趋势,但其效应因指标而异,且在不同起垄模式和不同土层表现不同。【结论】4行固定道垄沟种植(4RPRF)既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又可使玉米、小麦、周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多数条件下表现最优,还可以有效降低200—38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是协同实现旱地雨养玉-麦轮作区作物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的种植模式。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提升雨养夏玉米-冬小麦两熟体系生产力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最优耕作模式. 吴金芝,汪洪涛,侯园泉,田文仲,李俊红,张洁,李芳,吕军杰,姚宇卿,付国占,黄明,李友军. 2023

[2]双免耕覆盖对旱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丁志强,杨妮娜,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2014

[3]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4]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邵运辉,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姚宇卿,李向东. 2020

[5]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深翻时间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张晶,王姣爱,程麦风,武雪萍. 2018

[6]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 代快,蔡典雄,张晓明,王燕,赵全胜,张丁辰,冯宗会,谢晓红,王小彬. 2011

[7]畦灌液施方式对夏玉米灌溉质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高剑民,邓忠,吕谋超,宗洁,王军可,谷少委. 2018

[8]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 刘磊,廖萍,王海媛,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0

[9]西南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刘祖贵,王秀全,秦安振,南纪琴,肖俊夫. 2014

[10]硅肥对蔗地土壤性状、甘蔗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徐林,BOKHTIAR S M,MANOJ Kumar Srivastav,李杨瑞,杨丽涛. 2011

[11]垄作覆盖下小麦、玉米产量、土壤碳素转化及水分研究. 吕军杰,李俊红,檀尊社,丁志强,张洁,吴剑峰,杨妮娜,姚宇卿. 2012

[12]旱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13]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2011

[14]施用有机肥对红壤旱地玉米产量与土壤性质的影响. 管建新,王泽云,王伯仁,刘淑军. 2016

[15]秸秆还田替代施钾对旱地玉-麦轮作体系作物生产力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侯园泉,黄明,付国占,李友军,田文仲,李俊红,吴金芝,赵凯男,张振旺,赵志明,吕军杰,姚宇卿. 2022

[16]喷灌条件下河西走廊春小麦土壤硝态氮动态分布及产量关系. 朱忠锐,范永申,段福义,陈震. 2018

[17]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缓控释肥应用效果分析. 卢艳丽,白由路,王磊,王贺,杜君,王志勇. 2011

[18]不同施氮水平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谢安坤,李志宏,张云贵,张贵龙,邬春芳,孙建,夏昊. 2011

[19]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夏玉米系统氮素分布的影响. 白丽静,王风,张克强,黄治平,杨军,李晓光,张金凤. 2010

[20]不同施氮水平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谢安坤,李志宏,张云贵,张贵龙,邬春芳,孙建,夏昊.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