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固原黄牛遗传背景及其体尺指数、肉用指数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爽;贺丽霞;马钧;冯雪;杨梦丽;汪书哲;杨润军;房希碧;咸海龙;王永康;张路培;马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固原黄牛;遗传背景;体尺指数;肉用指数;种质资源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23 年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3-2024年度) ; ; 科技核心(2023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旨在鉴定固原黄牛是相对独立的肉牛遗传资源,进一步描述其生长发育规律,为固原黄牛肉用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历史文献和调查研究分析固原黄牛的演变历史;使用GGP Bovine 100K基因芯片检测和公共数据库中下载包括固原黄牛在内共计13个品种、337个个体全基因组遗传变异数据,通过多维标度分析和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分析固原黄牛遗传背景;以红安格斯牛×固原黄牛杂交牛为对照群体,测定与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固原黄牛的体重、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表型数据,参照《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公开发表的秦川牛和蒙古牛的表型数据,从表型描述挖掘固原黄牛相关指标的群体规律。结果表明,固原黄牛是固原本土黄牛与周边蒙古牛和秦川牛相互影响,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体型外貌一致的独特类群;现存固原黄牛群体在遗传结构上与邻近的秦川牛和晋南牛遗传关系较近,是相对独立的资源群体;与固原黄牛青年母牛相比较,固原黄牛成年母牛体躯指数提升了9.57%;用红安格斯牛杂交改良后,固原黄牛杂交牛母牛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分别提升了11.59%、12.70%,固原黄牛杂交牛公牛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分别提升了15.15%、19.26%;固原黄牛成年母牛肉用指数为2.65±0.46,固原黄牛成年公牛肉用指数为2.87±0.35,均属役用牛;固原黄牛公牛背膘厚为(5.29±1.41)mm,高于蒙古牛公牛背膘厚(4.00±1.00)mm;固原黄牛公牛眼肌面积为(62.17±8.51)cm2,介于秦川牛公牛眼肌面积(79.80±9.70)cm2和蒙古牛公牛眼肌面积之间(50.40±9.80)cm2。固原黄牛是新的肉牛遗传资源,拥有良好的肉用种质特性,但其体尺指数、肉用指数还未达到专用化肉牛标准,后期需要加强选育,并进行良种扩繁和遗传改良,进一步发挥其种质资源特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中国家养梅花鹿种质资源特性及其保存与利用的途径分析. 胡鹏飞,刘华淼,邢秀梅. 2015

[2]营养对皖南牛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的研究. 张兴隆,杨永在,王长水,曹兵海. 2015

[3]应用逐步回归法估测中国西门塔尔牛体重的研究. 贺建宁,李俊雅,许尚忠,袁峥嵘,甘乾福,李姣,周正奎,高雪,陈金宝. 2009

[4]中国西门塔尔牛体重估测的研究. 贺建宁,李俊雅,许尚忠,李姣,高雪,陈金宝,高会江. 2009

[5]河北省苹果地方品种果实多酚组分和含量特性及遗传背景分析. 王大江,王昆,高源,赵继荣,刘立军,李连文,李静. 2017

[6]不同遗传背景小麦材料穗发芽差异评价. 张秀英,陈旭,闫长生,肖世和. 2017

[7]浙江开化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余书平,徐礼羿,吴荣梅,王丽鸳,吴立赟,韦康,成浩,汪永奇. 2020

[8]镉胁迫下敏感水稻突变体的抗氧化应答. 林冬,朱诚,胡国成,孙宗修. 2004

[9]温度及遗传背景对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影响. 崔艳利,郭立平,戚廷香,王红梅,王海林,唐会妮,乔秀琴,吴建勇,邢朝柱. 2016

[10]利用双向导入系剖析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张强,陈凯,梁云涛,章禄标,郑天清,徐建龙,张文忠,黎志康. 2013

[11]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秦君,张孟臣,陈维元,常汝镇,邱丽娟. 2013

[12]普通小麦慢白粉、慢条锈抗性QTL分析. 兰彩霞,路亚明,何中虎,夏先春. 2009

[13]农作物超高产与分子设计育种. 万建民. 2004

[14]小型猪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2型糖尿病相关关键基因调控网络的初步研究. 李奎. 2010

[15]回交选择导入系-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与育种的新策略. 徐建龙,李芳,高用明,周永力,傅彬英,赵秀琴,朱苓华,黎志康. 2009

[16]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讲座(4) 杂交育种. 汤圣祥,闵绍楷. 1997

[17]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中耐旱种质的鉴定研究. 席章营,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李明顺,郝转芳,张德贵. 2009

[18]加工番茄核心种质构建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邓学斌,刘磊,闫喆,李涛,刘希艳,冯晶晶,池海娟,郑峥,李君明. 2015

[19]水,旱稻氮高效QTL定位及其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研究. 李亚非,黎毛毛,曹桂兰,韩龙植. 2010

[20]大豆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 魏金鹏,邱丽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