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科院2.0

基于线粒体和初级共生菌基因序列的荻草谷网蚜6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靖轩;李迁;谭晓玲;范佳;张勇;FRANCIS Frédéric;陈巨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种群遗传结构;线粒体基因;初级共生菌基因;遗传分化

期刊名称: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3 年 48 卷 0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2020版) ; ; CSCD(2021-2022年度) ; ; 科技核心(2021版) ; ; 农林核心(2020版)

摘要: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在中国长时间学名误用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为小麦蚜虫优势种。该蚜虫因繁殖速度快、发育历期短、适应能力强且能随着气流远距离迁飞等特性,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关于蚜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线粒体基因开展。然而,初级共生菌布赫纳氏菌Buchnera aphidicola几乎存在于所有蚜虫中,其在研究蚜虫种群遗传结构多样性方面的潜在作用报道很少。本研究基于前期收集的荻草谷网蚜6个不同地理种群(苏州、武汉、昆明、廊坊、泰安、银川),对其线粒体COⅠ基因与初级共生菌B.aphidicola的两个单拷贝基因gnd与trpA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根据对3个遗传标记基因聚类分析,荻草谷网蚜6个不同地理种群分为3组,分别为银川种群、苏州种群和其他种群(COⅠ:FCT=0.364 2,P<0.05;gnd:FCT=0.403 3,P<0.05;trpA:FCT=0.222 9,P<0.05),3组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银川种群和泰安种群间有相同的稀有单倍型H8(trpA),苏州种群和武汉种群也有相同的稀有单倍型H2与H23 (COⅠ),3组之间仍存在基因交流。因此我们推测在4、5月份东南季风盛行的情况下,银川种群迁入了外来虫源。蚜虫线粒体基因和初级共生菌基因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共生菌基因在研究蚜虫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具有潜在应用意义。综上所述,基于线粒体和共生菌基因序列的荻草谷网蚜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解析可为蚜虫的迁飞提供分子证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应用AFLP技术研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 黄文坤,程红梅. 2006

[2]小麦品种(系)对不同地理种群荻草谷网蚜的抗性. 程登发,孙京瑞,刘勇,杨秀丽,FREDERIC Francis,陈巨莲. 2012

[3]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基因Sm13498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付裕,王倩,张勇,陈巨莲. 2021

[4]作物重要叶螨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洪晓月,薛晓峰,王进军,豆威,张艳璇,陈汉杰,张金勇,仇贵生,胡军华. 2013

[5]荻草谷网蚜两个内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张思宇,于苗苗,王文凯,范佳,陈巨莲. 2022

[6]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巩养仓,张雪林,吴建勇,张兴平,彭凡嘉,张志刚,贺云新,梅正鼎,周德桂,邢朝柱. 2017

[7]基于线粒体DNA的宁夏、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棉铃虫种群遗传结构. 杨现明,陆宴辉. 2018

[8]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综述). 王迎春,赵荣敏,范云六. 1996

[9]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胞质特异性orf224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分析. 赵荣敏,王迎春,范云六. 1996

[10]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王迎春,赵荣敏,范云六. 1996

[11]亚洲玉米螟化性遗传规律研究. 黄艳玲,袁海滨,李启云,高月波,张正坤,王振营. 2015

[12]加拿大棘球绦虫的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李双男,闫鸿斌,李立,娄忠子,付宝权,殷宏,贾万忠. 2016

[13]不同地区四翼无刺线虫四段线粒体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娄艳,郑旭,王文涛,那璐,常巧呈,王春仁,朱兴全. 2013

[14]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及育性调控机理. 王巍敏,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程计华. 2008

[15]油菜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基因orf224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赵荣敏,王迎春,范云六. 1996

[16]桃蛀螟与松蛀螟两个近缘种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比较. 静大鹏,黄晓丹,高祖鹏,王振营. 2022

[17]基于表型与遗传分化的羊草在中国草原扩散途径的探讨. 杨允菲,辛晓平,李建东. 2020

[18]中国入侵昆虫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彭露,万方浩,侯有明. 2020

[19]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我国马鹿5个亚种的遗传分化. 涂剑锋,徐佳萍,王洪亮,李一清,邢秀梅. 2018

[20]花生抗旱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慧芳,段乃雄.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